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柴火灶记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柴火灶记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烧柴火的回忆的句子?
小心翼翼地点了火,待火苗熊熊燃烧,又往里加了一层柴火,底下的火像要把地瓜烧透似的,使劲地舔着,放上几个地瓜。
慢慢地,烤地瓜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
地瓜烤好了。
它身上好似裹着一层黑炭,再看里面,“金子” 纷纷朝外扑来。
铁锅柴火饭是你的童年记忆吗?
说起铁锅柴火饭,就忍不住想起锅巴来。记得小时候,只要吃干饭时,我就喜欢拿起锅铲锅中的锅巴吃,那种香脆的味道总是念念不忘。有时大人会把米汤倒入锅中,再煮成锅巴稀饭,这种稀饭比大米直接煮的稀饭好吃,有锅巴的香味,吃起来又香又爽。现在每次回老家时,都还会煮铁锅柴火饭吃,还是喜欢煮锅巴稀饭吃和吃锅巴。这些都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前年春节时,回老家和父母一起过年,吃铁锅做的饭菜后,童年的记忆又回来了,也萌发了买一套铁锅带回成都的想法,第二天就到镇上买了一口炒菜的铁锅和煮饭炖汤的铁锅(我们叫鼎罐)。买回来就立马对铁锅进行处理。因为是铸铁翻炒制作,不进行处理做出的饭菜会是黑的。
处理方法就是把锅烧热,用猪油或肥肉,熬出油脂来,再用油把铁锅里外都擦一遍。最后在锅中放入竹叶和泥巴一起煮,利用泥巴和竹叶的吸性和清香,去除异味和黑色的杂质,用洗水洗干净就处理好了。
现在,我们家炒菜、炖汤都是用铁炒锅和铁罐子。用铁罐子煮过一次饭,但没柴火煮出来的香,应该是燃气灶的原因,燃气灶的温度比柴火高,并且火焰只有锅底才有,不象柴火的火焰是把罐子包起来烧的。
但,却可以填补我童年的记忆。
鸿涛的世界烟火 原创
铁锅柴火饭是你的童年记忆吗?
铁锅柴火饭真的是我的童年记忆,非常的难忘。到现在,我的老家,还有一些家庭仍然是用柴火做饭。
我的童年在九十年代初,那个时候在我们农村,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用铁锅柴火做饭。每家每户都有一两个灶台,我家的灶台是用砖头砌成一个半圆形状,中间放一个三角铁架子,灶台后面留一两个小洞口,用来排气。最后涂上水泥,把砖头和三脚铁架固定好。待水泥干掉后,灶台就可以使用了。也有的家庭为了省事,在家里厨房一个角落里,架上一个三脚架就开始烧火做饭了,或者直接用几块石头、砖块围在三角架周围也可以烧火做饭,简单也方便。
小时候的冬天最喜欢围在灶台边上看父母做饭了。在铁锅内倒入适量的大米,淘洗干净后,加入适量的清水后盖上锅盖。然后把铁锅放在灶台上的三角铁架上去煮。当时家里煮饭的铁锅上面部分是圆柱形,下面部分是圆锥形,这样方便铁锅受热充分,做出来的饭更香更好吃。这样的煮饭铁锅我们当地人叫鼎锅(顶锅)。
往灶台内添柴火,烧大火,十分钟左右铁锅内的大米就煮开了,然后烧小火,锅内大米沸腾两三分后就可以把铁锅拿到灶台边上的小洞上闷十分钟左右。
把炒菜的铁锅架在灶台上,开始炒菜。灶台边上的小洞是与灶台相通的,相隔不远,烧火炒菜的时候,会有不大的火苗延伸到小洞内,所以刚煮开的铁锅饭,放在小洞上,也会受到余热。这样做出来的米饭底部不容易起锅巴,做出来的饭不湿也不太干,很香。待菜炒好之后,米饭也煮好了。
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农村也都已经现代化了,农村做饭烧菜用柴火的比较少见了。煮饭大部分是用各类电饭煲,炒菜也用上了煤气灶。真的怀念童年时期家里的铁锅柴火饭,比起现在电饭煲里做出来的饭好吃太多了。
亲爱的朋友,铁锅柴火饭是你小时候的记忆吗?欢迎围观留言哦!
我在农村长大,农村都是使用大灶。一个灶两个大锅,里面的煮饭,外面的炒菜,在两个锅中间有一个小的烫罐(我们的叫法,用来烧热水)。
做饭时,一般一人烧火,一人炒菜,后来有了风箱,再后来又有了鼓风机,方便多了。
现在老家都拆迁了,铁锅大灶只能是一个回忆了。
我举手回答
我有发言权,我从小农村长大,砍柴,背柴,烧火,看锅,做饭,洗碗这一流程。倍熟。
小时候家里人口多,父母,奶奶加姐妹五个,八口人。孩子小长身体都能吃。炖小园豆角都得一大瓷盆。馒头8印大锅,两天一天锅。
家里人口多,通常都一个过道两个房间,过道有两口大锅,一个作用做饭,另一个作用是取暖。一个大锅灶台连一铺大炕。晚上热烘烘,早上冰冰凉。
冬天房子里温度不高,做一顿饭,一掀锅盖,热气腾腾。满屋子见不到人。
逢年过节小孩守着灶坑添柴火,大人围着大锅炸过年的嚼货。偶尔偷吃一口,真香。
烧火柴从玉米杆,玉米轱子,树枝材,木
头棒子,煤。
大锅炖菜,蒸馒头,不需要太多调料。味道超级捧,接地气。原生态。
那时候条件艰苦,但那么简单快乐。只有经历过的才感同身受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柴火灶记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柴火灶记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